News Center
校园动态
首页 | 校园动态|院部动态
马克思主义学院召开期中教学质量检查暨学生座谈会

   为进一步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,马克思主义学院于5月7日在育才楼102报告厅召开期中教学质量检查暨学生座谈会。学院教师代表及来自不同专业的60余名学生代表齐聚一堂,围绕课堂教学质量、学生学习收获及教学改进建议等议题展开深入交流,共同探索思政课提质增效新路径。

   座谈会秉承“以评促教、以学促改”的理念展开。教学副院长袁高丽副教授通报了本学期期中教学检查情况,通过随堂听课、教案抽查、学生评教等数据,系统分析了思政课教学的整体态势。数据显示,教师获评"优秀"等级覆盖率为100%,学生对案例教学、专题研讨、实践作业等创新教学方式满意度达90%以上。教师们在理论阐释中注重联系时政热点,通过“翻转课堂”引导学生自主探究,例如在《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》授课中设置《党史我来讲》等环节,推动学生真正实现思政课入脑入心。​

   在自由交流环节,师生围绕教学质量提升展开了积极主动的交流。学生代表们既肯定教师们的专业素养和教学热情,也提出“增加实践教学比重”“优化课堂互动形式”等建议。有同学建议:“可否将思政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更紧密结合?例如组织红色教育基地现场教学,或开展社会调研成果展示”。还有同学建议:“是否能将原本四节课的理论讲授改为两节连上,两节连上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和吸收效率更高”,针对学生普遍关注的这些问题,袁高丽副院长和老师们一一给予积极回应。思政课考核制度的构建由“过程性评价+实践成果+理论测试”的多元考核体系组成,针对小组中出现的个别同学卖力得分,部分同学跟着“躺平”的现象,老师们也将根据得分实际情况合理分布得分权重,让积极参与课堂的同学得到更多鼓励和荣誉,从而形成榜样力量,带动小组各个成员,达到共同进步的目标。

   执行院长钟小石教授在总结中强调:“要打造‘有高度、有深度、有温度’的思政课,必须建立师生双向反馈机制,把学生的获得感作为检验教学质量的核心标准。”马克思主义学院将持续推进“思政课教学质量提升工程”,通过举办思政教师教学竞赛、建设课程思政示范课等举措,推动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与时代同频共振。

   此次座谈会的召开,既是对阶段性教学成效的全面检视,更是深化教学改革的再动员。马克思主义学院将继续秉持“为党育人、为国育才”的初心使命,在守正创新中不断提升思政课的思想性、理论性和亲和力。